在成都世运会如火如荼进行之际,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在紧张的赛事间隙,开启了一场充满惊喜的 “熊猫文化探秘之旅”。继集体打卡乐鱼体育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后,这些国际友人又将热情投向了成都的文创市场,在世运村 “成都礼物” 展销区掀起了一轮购物热潮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与认同。
一、熊猫基地的 “治愈时刻”
8 月 4 日清晨,数十名外籍运动员组成的 “熊猫粉丝团” 早早抵达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。当看到 “花花” 在 6 号别墅悠然吃竹子的模样时,比利时运动员吉布里尔兴奋得跳了起来:“她比我想象中还要可爱!” 瑞典女队队员松德贝里・艾达全程举着手机录像,“我要把这些画面分享给家乡的朋友,让他们也感受这份治愈”。在月亮产房,初生幼崽的憨态让波兰教练安娜眼眶湿润:“它们就像小天使,成都对大熊猫的保护令人敬佩。”
二、世运村内的 “扫货狂欢”
从熊猫基地返回世运村后,运动员们直奔 “成都礼物” 展销区。匈牙利代表团的表现尤为突出:上午选购了熊猫纸竹香扇和蜀锦手串,下午再次折返,将趴趴小花熊猫玩偶和金沙太阳神鸟首饰徽章套件收入囊中。工作人员代梦雪介绍,这类融合古蜀文明与现代设计的文创产品最受欢迎,“特别是用大熊猫粪便纤维制作的香扇,既环保又有特色,常常卖断货”。
展销区精心陈列的 200 余款产品涵盖四大类:以金沙遗址 “太阳神鸟” 为灵感的首饰套件,用潮玩形式演绎成都博物馆镇水石犀的盲盒,以及记录熊猫日常饮食的潘嘟嘟吃货系列盲盒。波兰运动员鲁道夫一口气买下 8 个不同款式的盲盒:“每个都像艺术品,我要集齐整套送给家人。”
三、文化交融的 “成都密码”
为了让国际友人无障碍购物,展销区配备了专业英文导购和多语种翻译机,支持 VISA、Mastercard 等国际支付方式。瑞士裁判伊戈尔在选购时惊喜发现,每件商品都配有双语文化卡片:“比如这个熊猫徽章,卡片上详细介绍了‘金乌负日’的古蜀传说,让我更理解成都的历史。”
这种文化输出并非单向流动。当匈牙利运动员用刚学的四川话喊出 “熊猫好乖哦” 时,在场工作人员纷纷鼓掌点赞。成都文旅集团负责人邵丹表示,通过 7 条主题游线路和 5 种语言服务,成都正将 “熊猫文化” 转化为国际通用的情感语言。
四、城市魅力的 “立体展示”
除了文创购物,成都还通过多元场景让外籍人士感受城市肌理。荷兰运动员于尔斯在体验火锅巴士后赞叹:“坐在移动的餐厅里,一边品尝番茄锅底的肥牛,一边欣赏合江亭的夜景,这种体验太特别了。” 夜游锦江时,波兰运动员们在东门码头齐声喊出 “成都”,将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定格在璀璨的光影中。

瑞典运动员约翰森・维尔玛在社交媒体分享了自己的 “成都一日游”:“上午看熊猫,下午买文创,晚上吃火锅,成都就像一个永远有惊喜的百宝箱。” 这种评价折射出成都通过 “赛事 + 文旅” 模式,成功将体育盛会转化为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。
随着世运会赛程推进,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正通过熊猫基地、火锅巴士、非遗体验等场景,触摸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。当他们带着装满熊猫文创的行李箱离开时,带走的不仅是一件件纪念品,更是对成都 “安逸生活” 的深刻记忆,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新认知。正如成都文旅局负责人所言:“我们希望每一位访客都能成为成都故事的讲述者,让世界听见中国西部的文化心跳。”